編者按:本文來自微信公眾號“靖哥3D打印”(ID:gh_d599e1b42ab3)作者:羅盟博士,3D打印資源庫經授權發(fā)布。
3D打印領域不斷的推出金屬、陶瓷和聚合物等各種新材料,以滿足應用端性能的諸多需求。然而,如同傳統(tǒng)制造領域所經歷的,很多應用需求并不是單化學組分的材料能夠滿足,也很難經濟的、有效的通過單化學組分新材料開發(fā)的方式得以實現,而復合材料針對這一需求應運而生。
復合材料,是多組分材料的有機結合,能夠綜合表現其不同組分材料所共有的一些優(yōu)勢,是1+1>2的一種復合。復合材料工藝能夠根據應用所需對材料性能進行設計,根據需求選擇材料的組合。而3D打印的復合材料,在傳統(tǒng)復合材料的優(yōu)勢之上,更是從疊加了基因中遺傳的3D打印所專長的結構靈活性。本期介紹的是復合材料中的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以3D打印為制造平臺。
靖哥有幸邀請到了羅盟博士,為大家共同解讀3D打印的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
【作者簡介】
羅盟 博士:2020年畢業(yè)于西安交通大學機械工程專業(yè),獲工學博士學位。博士研究生期間,參與多項國家重點研發(fā)計劃,主要開展了以連續(xù)碳纖維增強聚醚醚酮(CCF/PEEK)復合材料為代表的典型高熔點樹脂基復材3D打印工藝和裝備研發(fā)。目前主要研究領域為:熱塑性復材增材制造、多工藝融合快速成型等。
背景
2020年12月18日,中國工程院《全球工程前沿2020》報告在北京發(fā)布,9個領域的184項全球工程前沿技術揭開面紗,其在和增材制造直接相關的工程前沿包括兩項。分別是化工、冶金與材料工程領域提出的“重大裝備核心大構件低成本高品質增材制造”工程開發(fā)前沿以及機械與運載工程領域提出的“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增材制造”工程研究前沿。
2020年5月7日,中國央視新聞網以《我國成功完成首次太空“3D打印”》為題,報道了國際上的首次在軌艙內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其中“我國自主研制的復合材料3D打印系統(tǒng)”字樣令國人一時振奮。
而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增材制造(3D打?。┘夹g,憑借著獨特的科技魅力實現了在短短六七年時間里從誕生到多方矚目的蛻變。本文將圍繞該技術進行工藝原理、應用前景及面臨的技術挑戰(zhàn)進行一一介紹。
(一)工藝原理
目前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主要有兩種類型。一種是以美國Markforged的Mark one設備為代表的熱塑性樹脂與預浸絲雙線打印模式;另一種便是2014年西安交通大學田小永研究團隊提出的熱塑性樹脂與連續(xù)纖維實時復合擠出的單線打印模式[1]。
雙線模式:設備有兩個相互獨立的打印噴頭,一個負責熱塑性樹脂的擠出,而另一個負責連續(xù)纖維預浸絲的擠出,從而實現外輪廓和內填充的并行以及精度和性能的兼顧。
單線模式:設備僅有一個打印噴頭,熱塑性樹脂通過一定的絲材推力被送入高溫熔融腔,與通過纖維導管進入的連續(xù)纖維干絲束或預浸絲束在熔融腔內進行實時復合,而后從唯一的打印噴頭擠出并按照預設路徑排布冷卻成形,如圖1所示。
圖1 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尉€模式)
(二)技術特點
a)相比短纖增強復合材料的絕對性能優(yōu)勢
如圖2所示,通過文獻分析[2-8],3D打印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顯著高于3D打印短纖增強復合材料的力學性能。雖然力學性能和纖維含量依然明顯低于傳統(tǒng)制造,但其針對復雜結構的成型靈活性卻大大提升。因此可以認為,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是傳統(tǒng)鋪放和纏繞技術向復雜結構靈活一體化制造的技術革新,也是短纖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向更高性能應用不斷推進的必然結果。
圖2 不同纖維長度及制造工藝下的復合材料的綜合性能
b)現階段具有明顯的定向應用特征
目前,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主要面向航空航天等國防領域,顯著的民用機能尚未被激發(fā)。在航空領域,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優(yōu)異的耐熱、抗腐蝕及綜合力學性能有助于提高復雜環(huán)境的適應性;在航天領域,高模量、連續(xù)輸入的絲材形態(tài)對于真空環(huán)境下的艙外在軌制造同樣至關重要。
c)針對不同材料體系的工藝技術呈現差異性
目前,該技術適用材料包括:
增強體:連續(xù)碳纖維(1K/3K)、連續(xù)凱夫拉纖維、連續(xù)玻璃纖維、連續(xù)玄武巖纖維、連續(xù)高分子聚乙烯纖維等。
基體:聚醚醚酮(PEEK)、尼龍、聚苯硫醚(PPS)、聚乳酸(PLA)等。
表1列舉了部分材料體系在該技術下的差異化特點,而其差異性主要取決于樹脂的溫度特性、結晶特性以及纖維的耐溫及模量特征等。其中,以PEEK為代表的超強工程塑料基體和連續(xù)碳纖維(CCF)的復合成形難度最大,但其優(yōu)異的性能潛力也使其所受關注度及應用價值相對較高。
表1 現有3D打印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體系的差異化工藝特征 (三)功能化研究
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能夠最大程度地實現纖維作為增強體的增強潛質,而纖維路徑及纖維含量等參數的“過程中可干預”特性進一步推動了該技術的多種功能化研究。
a)電磁屏蔽
為了應對日益復雜的電磁環(huán)境和應用需求,Lixian Yin等人利用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技術打印了連續(xù)碳纖維增強聚乳酸(CCF/PLA)復合材料,并研究了其不同纖維參數設計下的電磁屏蔽性能。如圖3構建了電磁屏蔽效能(SE)與不同打印參數間的影響關系[10]。
圖3 電磁屏蔽效能與3D打印參數間的影響關系圖
研究人員通過系統(tǒng)分析了不同纖維填充角度、纖維含量以及材料厚度下的電磁屏蔽效能,如圖4所示。從而可以實現通過調整打印參數來提升或者調控電磁屏蔽效能。
(a)纖維填充角度
(b)纖維含量
圖4 不同打印參數下的CCF/PLA復合材料屏蔽效能
b)4D打印
4D打印技術可通過在材料的3D打印過程中控制其物理性能的非均質分布,使其響應外界刺激而產生自動且可控的變形。
Qingrui Wang等人利用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制備連續(xù)纖維嵌入的復合材料,并利用其兩側的熱膨脹系數差異實現不同環(huán)境溫度下的可控變形。研究人員通過工藝參數優(yōu)化及纖維取向設計,實現了復合材料變形的影響規(guī)律探索[11]。
圖5為不同纖維分布方式下,復合材料的溫度響應規(guī)律,得出了纖維取向與曲面曲率的關系:當兩列纖維在復合材料同一側時,曲面的主曲率方向為兩列纖維的銳角平分線方向,主曲率大小與sec2(θ/2)成正比(式中,θ為兩列纖維夾角);當兩列纖維在復合材料兩側時,曲面的主曲率方向與其中一列纖維方向垂直,曲面的主曲率大小與csc2θ成正比。在此基礎上得到了纖維取向與曲面形狀的關系,為可控變形設計提供了理論基礎。
圖5 復合材料在不同溫度下的形狀變化
進而可實現復雜曲面的變形設計,如圖6所示,為獲得的圓錐面、橢圓柱面、漸開線螺旋面的纖維軌跡線和變形后的形狀。
圖6(a)根據圓錐曲面求解的纖維軌跡線 (b)變形得到的圓錐曲面 (c)根據橢圓柱面求解的纖維軌跡線 (d)變形得到的橢圓柱面 (e)根據漸開線螺旋面求解的纖維軌跡線 (f)變形得到的漸開線螺旋面
c)梯度設計
利用纖維的參數可控進行梯度的一體化設計也是該技術的一大功能化的延伸。如圖7,西安交大研究團隊與俄羅斯科學院合作開展了帶孔板的梯度化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制造,通過結合有限元分析和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實現了帶孔板拉伸性能的顯著優(yōu)化[12]。
圖7有限元分析得到纖維軌跡分布點形成纖維打印路徑
如圖8所示,連續(xù)纖維增強復合材料也能夠更有利地實現輕質結構的高強制造。
圖8異形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輕質夾層結構
(四)面臨的挑戰(zhàn)
a)纖維含量的提高
3D打印過程中需要足量的樹脂充當粘結劑保證層間及線間的結合強度,因此,很難達到許多產品60%纖維含量的下限要求,從而限制了該技術下復合材料制件的進一步應用。
b)路徑優(yōu)化方法的欠缺
不同于傳統(tǒng)結構拓撲優(yōu)化,纖維的連續(xù)分布時既需要結構的優(yōu)化也需要路徑的配合,而目前針對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的路徑依然空缺,從而導致該技術的普及化應用尚需時日。
c)各向異性的加劇
層層累加依然是3D打印技術的典型特征。隨著纖維的連續(xù)分布,層內性能顯著提高,而相較此顯著的弱Z向性能就成為了制約該技術整體發(fā)展的一個核心挑戰(zhàn)。
(五)結語
3D打印技術發(fā)展至今,已經形成了從材料到工藝、從軟件到硬件、從平民消費到軍工應用的完整生態(tài)圈,環(huán)環(huán)相扣,彼此依存。而連續(xù)纖維復合材料3D打印也不例外,一個工藝技術的革新,已然煽動了從材料匹配到行業(yè)應用的風浪,挑戰(zhàn)依然存在,但前景也尚屬光明,未來何往?或需我輩繼續(xù)砥礪前行。
參考文獻
[1] 田小永,楊春成等,西安交通大學,一種連續(xù)長纖維增強復合材料3D打印機及其打印方法[P],CN201410325650.3,中國。
[2] Li, Q., Zhao, W., Li, Y., et al.Flexural Properties and Fracture Behavior of CF/PEEK in Orthogonal BuildingOrientation by FDM: Microstructure and Mechanism[J]. Polymers (Basel). 2019, 11(4).
[3] Tian Xiaoyong, Liu Tengfei, Yang Chuncheng, et al. Interface andperformance of 3D printed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LA composites[J].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2016, 88:198-205.
[4] Liu Tengfei, Tian Xiaoyong, Zhang Manyu, et al. Intefacial performanceand fracture patterns of 3D printed continuous carbon fiber with sizingreinforced PA6 composites[J]. Composites Part A-Applied Science andManufacturing, 2018, 114:368-376.
[5] Meng Luo, Xiaoyong Tian, Junfan Shang, Weijun Zhu, Dichen Li, &Yingjie Qin. (2019). Impregnation and interlayer bonding behaviours of3d-printed continuous carbon-fiber-reinforced poly-ether-ether-ketonecomposites[J]. Composites Part A: Applied Science and Manufacturing, 121,130-138.
[6] Fujihara, K., Huang, Z.-M., Ramakrishna,S., et al. Influence of processing conditions on bending property of continuouscarbon fiber reinforced PEEK composites[J]. Composites Science and Technology.2004, 64(16), 2525-2534.
[7] Xu, Z., Zhang, M., Gao, S., et al.Study on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unidirectional continuous carbonfiber-reinforced PEEK composites fabricated by the wrapped yarn method[J].Polymer Composites. 2017.
[8] Zhang, Y., Tao, W., Zhang, Y., et al.Continuous carbon fiber/crosslinkable poly(ether ether ketone) laminatedcomposites with outsta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robustsolvent resistance and excellent thermal stability[J]. Composites Science andTechnology. 2018, 165, 148-153.
[9] ZhangHao Hou, Xiaoyong Tian, Junkang Zhang, et al. 3D printed continuousfibre reinforced composite corrugated structure[J]. Composite Structures,2018,184:1005-1010.
[10] Lixian Yin, Xiaoyong Tian, et al. Characterizations of continuous carbonfiber-reinforced composites for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shieldingfabricated by 3D printing[J]. Applied Physics a-Materials Science &Processing, 2019, 125 (4): 11.
[11] Qingrui Wang,Xiaoyong Tian,Lan Huang, et al. Programmable morphing composites with embedded continuousfibers by 4D printing[J]. Materials & Design, 2018, 155:404-413.
[12] Malakhov A V , Polilov A N , Zhang J , et al. A Modeling Method ofContinuous Fiber Paths for Additive Manufacturing (3D Printing) of VariableStiffness Composite Structures[J]. Applied Composite Materials, 2020,27(3):185-208.
本文經授權發(fā)布,不代表3D打印資源庫立場。如若轉載請聯系原作者。
|
你可能喜歡
3D打印CBD栓劑:治療癲癇的新方法
研究人員利用人工智能增強3D打印缺陷檢測
多材料金屬PBF技術突破:推動鋁鋼復合部件
拓竹Bambu Lab A1 mini測評:這臺3D打印機
推薦課程
神奇的3D打印
SLA3D打印工藝全套培訓課程 - 軟件篇
3D打印月球燈視頻教程 包括完整貼圖建模流
【原創(chuàng)發(fā)布】Cura軟件修改二次開發(fā)定制視頻